即便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 , 也存在差距。但由于目前市面上兒童用藥缺少安全性資料、藥品種類少、合適劑型也少,導致了很多的兒童不合理用藥。
一、疾病診斷要準確
藥物治療之前應盡可能明確診斷,只有明確診斷才能對癥下藥,才能保證藥物選擇的準確性,這是藥物治療的前提。
二、用藥時機需把握
能不用藥盡量不用藥。
孩子一旦有點不適,很多家長就會急著給孩子服藥。
其實應該先觀察孩子的狀態,比如感冒引起的發熱,一般不超過38.5℃,孩子精神尚可,家長可以先在家中用酒精擦拭身體或用冰袋物流降溫,多喝水多排尿。
如果體溫降不下來再使用退燒藥;但如果溫度過高、精神萎靡或者出現嘔吐之類的,建議及時就醫。
三、藥物選擇要合理
能用一種藥就不用兩種。
孩子用藥應嚴格掌握適應癥,盡量簡單化用藥,選擇成分單一的藥物更安全,藥名帶有“復方”二字的藥物應慎用。
控制聯合用藥,以免藥物成分和藥效疊加,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就會增高。
四、用藥劑量需準確
盡量選用兒童專用劑型。
無論是醫生還是家長,在選用劑型時都應該在有兒童劑型的情況先首選兒童劑型,如果沒有兒童專用劑型的,應及時就診咨詢醫生或藥師,根據具體情況或臨床經驗來選擇是由成人劑量換算,還是按年齡、體重或體表面積來計算,不要自行衡量判斷,很容易造成用藥過量。
五、給藥方式要合適
給藥途徑要選擇得當,一般遵循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則。
嬰兒多選用顆粒劑、口服液等,還要特別注意選擇適合小兒的口味和顏色,盡量選擇半衰期較長的藥物,以減少用藥的次數。
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要求輸液,覺得輸液恢復的快,尤其是抗生素,殊不知,不合適的給藥方式容易產生耐藥性,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也更高。
六、注意禁忌藥品
有很多藥物在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中為禁/慎用藥,例如以下幾種:
1、喹諾酮類(氧氟沙星、諾氟沙星等):18歲以下兒童禁用。喹諾酮類藥物可致骨關節病變,特別是負重骨關節軟骨組織的損傷。
2、氨基糖苷類(慶大霉素、阿米卡星等):6 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,6歲以上慎用。氨基糖苷類藥物存在明顯的耳毒性和腎毒性,有可能導致不可逆耳聾和腎功能損害。
3、四環素類:8歲以下兒童慎用。四環素類藥品可引起牙釉質發育不全、牙齒著色變黃和骨生長抑制。
4、呋喃唑酮:新生兒禁用,14歲以下兒童禁用。呋喃唑酮容易發生不可逆的神經炎和嚴重的皮膚反應,如血清病樣蕁麻疹等。
5、小兒氨酚烷胺顆粒:新生兒和1歲以下嬰兒禁用本品。因為本品含金剛烷胺和咖啡因,而目前尚不清楚金剛烷胺在1歲以下兒童身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6、安乃近: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。安乃近可能會引起血液系統嚴重不良反應,如粒細胞缺乏癥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再生障礙性貧血等。
7、匹多莫德顆粒:3歲以下兒童禁用。原因是它存在消化系統損害、皮膚損害等多種不良反應。
8、藿香正氣水:不建議兒童使用。因為藿香正氣水含有40-50%的酒精,兒童服用存在酒精中毒的風險。另外它還含有生半夏,過量服用也存在一定的毒性。
9、阿苯達唑:2歲以下小兒禁用。兩歲以內的幼兒肝腎發育尚不完善,藥物會傷害幼兒的肝腎功能。
10、不要盲目補充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素類: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的營養跟不上,自行購買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給孩子服用,有些甚至給孩子服用成人的保健食品,殊不知,會給兒童造成嚴重的損害,甚至影響生長發育。
如維生素A、維生素D過量會出現厭食、發 熱、煩躁、哭鬧、肝腫大及腎臟損害、高鈣血癥等。
鋅攝入量過多,會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,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發熱等癥狀,引起上腹疼痛、精神不振,甚至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。
補品、營養品會導致兒童內分泌紊亂,出現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應,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。
七、嚴密觀察用藥后反應
兒童體質較為敏感,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。因此,用藥過程中及用藥后應嚴密觀察,以免造成嚴重后果。
無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家長,都有必要對兒童安全用藥的常識進行學習,從而提高兒童用藥的安全性。